1. 字面意思:
长恨: “长”指长久、永恒;“恨”在古代汉语中不仅仅指仇恨,更常指遗憾、悔恨、深深的悲痛和惋惜。在这里,“长恨”指的是绵绵无绝期的遗憾和悲痛。
歌: 指歌行体,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,特点是句式灵活,篇幅较长,便于叙事抒情。
合起来: “长恨歌”可以直译为“一首咏唱永恒遗憾的歌”或“一首关于无尽悲痛的歌行”。
2. 诗歌内容概要:
这首诗以唐玄宗(李隆基)和贵妃杨玉环之间著名的爱情悲剧为题材:
第一部分: 描写杨贵妃的美貌绝伦和唐玄宗对她的极度宠爱(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”、“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不早朝”),以及由此带来的奢华生活(“骊宫高处入青云,仙乐风飘处处闻”)。

第二部分: 描写安史之乱的爆发(“渔阳鼙鼓动地来”),唐玄宗仓皇出逃,在马嵬坡(“六军不发无奈何”)被迫赐死杨贵妃(“宛转蛾眉马前死”)的悲惨场景,这是全诗情感的重大转折点。
第三部分: 描写安史之乱平定后,唐玄宗作为太上皇回到长安,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念与追忆(“归来池苑皆依旧,太液芙蓉未央柳。芙蓉如面柳如眉,对此如何不泪垂?”),以及晚景的凄凉孤独。
第四部分: 描写唐玄宗委托道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魂魄,最终在海上仙山找到已成仙子的杨贵妃。她托道士带回当年的定情信物(“钗留一股合一扇,钗擘黄金合分钿”)和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的海誓山盟。这最后一句点明了题目的核心——“长恨”。
3. 《长恨歌》究竟“说”什么?(主题解读)
这首诗的主题非常丰富和复杂,历来有多种解读,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:

爱情悲剧说: 这是最普遍和核心的解读。诗歌以极大的同情和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李杨之间超越身份的、真挚热烈的爱情,以及这种爱情被残酷政治现实(安史之乱、马嵬坡兵变)无情毁灭所带来的永恒遗憾和无尽悲痛。“长恨”首先指向这种生死相隔、爱情被外力摧毁的永恒之痛。
讽喻说: 认为诗歌在歌颂爱情的也暗含了对唐玄宗沉溺享乐、荒废朝政(“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不早朝”)导致国家动乱(安史之乱)的批判和讽刺。“长恨”也包含了因君王失德而带来国家灾难和个人悲剧的悔恨。
双重主题说: 认为诗歌是爱情悲剧与政治讽喻的结合。它既深切同情李杨作为个体的爱情不幸,也委婉地批评了玄宗作为君王的政治失误。两者交织,共同构成了“长恨”的丰富内涵。
对命运无常和人生缺憾的咏叹: 超越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,诗歌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易逝、人生充满缺憾、命运难以抗拒的深沉感慨。无论是帝王的爱情还是普通人的情感,都难以逃脱无常的命运,这种普遍的“恨”是永恒的。
对浪漫理想(超越生死)的追求: 诗歌后半部分道士寻魂的浪漫想象,特别是结尾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的誓言,表达了人们对超越生死、永恒相爱的美好愿望,虽然现实中这只能是“长恨”,但这种追求本身具有感人的力量。
4. 结论:
《长恨歌》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核心,讲述了一个因政治变乱而导致的生死离别、造成无尽遗憾和悲痛的故事。它的主题深刻而多元,既是对一场凄美爱情悲剧的深情咏叹,也蕴含了对君王失政的隐晦批判,更升华到对人生无常、命运无奈以及人类追求永恒之爱的普遍情感的歌咏。而“长恨”二字,精准地概括了贯穿全诗的这种永恒、深刻、难以消解的遗憾、悲痛和怅惘之情。 其艺术成就极高,语言优美,叙事抒情结合完美,情感真挚动人,使其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。
评论
王五
回复虽然现实中这只能是“长恨”,但这种追求本身具有感人的力量。4. 结论:《长恨歌》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核心,讲述了一个因政治变乱而导致的生死离别、造成无尽遗憾和悲痛的故事。它的主题深刻而多元,既是对一场凄美爱情悲剧的深情咏叹,
张三
回复之情。 其艺术成就极高,语言优美,叙事抒情结合完美,情感真挚动人,使其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。
李四
回复: 描写唐玄宗委托道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魂魄,最终在海上仙山找到已成仙子的杨贵妃。她托道士带回当年的定情信物(“钗留一股合一扇,钗擘黄金合分钿”)和“在天愿作比翼
李四
回复诗歌内容概要:这首诗以唐玄宗(李隆基)和贵妃杨玉环之间著名的爱情悲剧为题材: 第一部分: 描写杨贵妃的美貌绝伦和唐玄宗对她的极度宠爱(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