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”是歌曲《送别》的开头两句。这首歌由李叔同(弘一法师)于1915年填词,其旋律改编自美国作曲家约翰·庞德·奥特威(John Pond Ordway)的歌曲《梦见家和母亲》(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),后经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的日文版《旅愁》二次创作影响而成。
《送别》原版歌词(李叔同最早版本)
根据1927年李叔同弟子丰子恺抄录并收录于《中文名歌五十曲》的版本,原词如下: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
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
一瓢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✅ 关键注释:
1. “一瓢浊酒”:
典故出自《论语·雍也篇》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,强调清贫中坚守志趣的意境。
传唱中常被误记为“一壶”或“一斛”,但最早文献明确为“瓢”(音piáo)。
2. 意象解析:

长亭/古道:古代送别场所,象征离愁。
芳草/夕阳:以自然永恒反衬人生聚散无常。
知交半零落:直言友人离散的苍凉,深化“人生别离”主题。
其他流传版本
因影视作品和翻唱影响,部分词句存在差异:
1. 《城南旧事》电影版(林海音改编):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
问君此去几时来,来时莫徘徊。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
人生难得是欢聚,惟有别离多。
2. 陈哲甫续写版(非李叔同原作):
添加了“情千缕,酒一杯”“人生难得是欢聚”等句,情感更直白。
创作背景与深意
灵感来源:1915年冬,李叔同挚友许幻园因破产冒雪辞别,仅喊一句“叔同兄,后会有期”便离去。李叔同立于雪中良久,返屋后含泪挥笔成词。
艺术特色:
哀而不伤:借景抒情(如笛声、山外山)替代直诉悲苦,意境超然。
文化融合:西方旋律+东方诗词美学,开创“学堂乐歌”典范。
影响与传承
影视经典:作为《早春二月》《城南旧事》插曲,成为时代记忆。
翻唱演绎:朴树(2017跨年演唱会)、韩红、唐朝乐队等均重新诠释,2024年获“时代难忘电影金曲”奖。
文化符号:歌词入选“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”,被誉为“20世纪最优美歌词”。
评论
李四
回复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人生难得是欢聚,惟有别离多。2. 陈哲甫续写版(非李叔同原作):添加了“情千缕,酒一杯”“人生难得是欢聚”等句,情感更直白。 创作背景与深意灵感来源:1915年冬,李叔同挚友许幻园因破产冒雪辞别,仅喊一句“叔同兄,后会有期”便离去。李叔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