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问题涉及两部名称相同但内容完全不同的作品: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叙事诗《长恨歌》,二是当代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《长恨歌》(获茅盾文学奖)。以下分别解析两部作品的核心内容:
一、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: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千古悲歌
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《长恨歌》创作于唐元和元年(806年),基于唐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,讲述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悲剧。全诗分为三部分:

1. 盛世宠溺与悲剧伏笔
开篇描写杨贵妃“天生丽质难自弃”的美貌和玄宗“春宵苦短日高起”的沉溺,展现“三千宠爱在一身”的极致恩宠。
同时暗含批判:玄宗因重色误国引发安史之乱(“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”)。
2. 马嵬惊变与生死离别
安史之乱中,玄宗携贵妃西逃至马嵬驿,将士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(“六军不发无奈何,宛转蛾眉马前死”)。
玄宗被迫赐死贵妃,留下“君王掩面救不得,回看血泪相和流”的痛彻心扉。
3. 仙界寻踪与长恨永恒

玄宗晚年遣道士寻杨贵妃魂魄,在蓬莱仙山得见其“梨花一枝春带雨”的凄美身影,二人以“比翼鸟”“连理枝”盟誓,却终成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的永恒遗憾[[1][]。
核心主题:兼具对玄宗荒政误国的批判,以及对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,形成“长恨”的双重内涵——既是帝王之悔恨,亦是永恒之遗恨[[1][]。
️ 二、王安忆的《长恨歌》:上海弄堂女子的浮沉半生
王安忆的长篇小说《长恨歌》获2000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,以上海为背景,讲述女性王琦瑶从1940年代至1980年代的一生:
1. 沪上淑媛的黄金时代
少女王琦瑶当选“”,成为军政要人李主任的“金丝雀”,入住爱丽丝公寓,象征旧上海繁华。
上海解放后李主任身亡,她隐居弄堂,从护士沦为底层市民。
2. 市井生活的挣扎与幻灭
中年与富家子康明逊、混血儿萨沙的情感纠葛,生下私生女薇薇;改革开放后成为“时尚教母”,却因黄金遭人杀害。
叙事特色:
抒情性与历史交织:以散文式笔调刻画上海风物(如弄堂、流言、鸽子),将个人命运嵌入城市变迁史,形成“南方诗学”的独特美学。
女性视角的命运寓言:王琦瑶的陨落象征旧上海繁华的消逝,反映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与坚守。
❓ 三、两部《长恨歌》的混淆说明
白居易的诗与王安忆的小说虽同名,但本质迥异:
主题差异:前者是帝王爱情史诗,后者是市民女性史诗。
时代背景:唐代安史之乱 vs. 近代上海沧桑。
获奖关联:只有王安忆的小说获茅盾文学奖,白居易的诗作为古典诗歌无此类奖项。
总结
欲解帝王长恨,读白居易:一曲政治与爱情的盛唐悲歌[[1][]。
欲观市民长恨,读王安忆:一部上海与女性的现代寓言。
两部杰作同名不同魂,却都以“长恨”叩问命运与时代的永恒命题。
评论
王五
回复深切同情,形成“长恨”的双重内涵——既是帝王之悔恨,亦是永恒之遗恨[[1][]。️ 二、王安忆的《长恨歌》:上海弄堂女子的浮沉半生王安忆的长篇小说《长恨歌》获2000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,以上海为背景,讲述女性王琦瑶从1940年代至1980年代的一生
李四
回复年遣道士寻杨贵妃魂魄,在蓬莱仙山得见其“梨花一枝春带雨”的凄美身影,二人以“比翼鸟”“连理枝”盟誓,却终成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的永恒遗憾[[1][]。核心主题:兼具对玄宗荒政误国的批判,以及对爱情悲剧
张三
回复至1980年代的一生:1. 沪上淑媛的黄金时代少女王琦瑶当选“”,成为军政要人李主任的“金丝雀”,入住爱丽丝公寓,象征旧上海繁华。上海解放后李主任身亡,她隐居弄堂,从护士沦为底层市民。2. 市井生活的挣扎与幻灭中年与富家子康明逊、混血儿萨沙的情
王五
回复荒政误国的批判,以及对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,形成“长恨”的双重内涵——既是帝王之悔恨,亦是永恒之遗恨[[1][]。️ 二、王安忆的《长恨歌》:上海弄堂女子的浮沉半
王五
回复前死”)。玄宗被迫赐死贵妃,留下“君王掩面救不得,回看血泪相和流”的痛彻心扉。3. 仙界寻踪与长恨永恒玄宗晚年遣道士寻杨贵妃魂魄,在蓬莱仙山得见其“梨花一枝春带雨”的凄美身影,二人以“比翼鸟”“连理枝”盟誓,却终成“此恨绵绵无绝
张三
回复的长篇小说《长恨歌》获2000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,以上海为背景,讲述女性王琦瑶从1940年代至1980年代的一生:1. 沪上淑媛的黄金时代少女王琦瑶当选“”,成为军政要人李主任的“金丝雀”,入住爱丽丝公寓,象征旧上海繁华。上海解放后李主任身亡,她隐居弄堂,从护士沦为底层市民。2.
张三
回复异:主题差异:前者是帝王爱情史诗,后者是市民女性史诗。时代背景:唐代安史之乱 vs. 近代上海沧桑。获奖关联:只有王安忆的小说获茅盾文学奖,白居易的诗作为古典诗歌无此
张三
回复物(如弄堂、流言、鸽子),将个人命运嵌入城市变迁史,形成“南方诗学”的独特美学。女性视角的命运寓言:王琦瑶的陨落象征旧上海繁华的消逝,反映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与坚守。 ❓ 三、两部《长恨歌》的混淆说明白居易的诗与王安忆的小说虽同名,但本质迥异:主题差异:前者是帝
李四
回复至1980年代的一生:1. 沪上淑媛的黄金时代少女王琦瑶当选“”,成为军政要人李主任的“金丝雀”,入住爱丽丝公寓,象征旧上海繁华。上海解放后李主任身亡,她隐居弄堂,从护士沦为底层市民。2. 市井生活的挣扎与幻灭中年与富家子康明逊、混血儿萨沙的情
李四
回复下“君王掩面救不得,回看血泪相和流”的痛彻心扉。3. 仙界寻踪与长恨永恒玄宗晚年遣道士寻杨贵妃魂魄,在蓬莱仙山得见其“梨花一枝春带雨”的凄美身影,二人以“比翼鸟”“连理枝”盟誓,却终成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的永恒遗憾[[1][]。核心主题:兼